形态描述
鉴别特征 成蚊体表具显著的白鳞斑,胸侧面可见三条平行的银白色横鳞带,翅具白斑,喙背面基半部及端半部的中间1/2均覆白鳞,后跗1-3具端白环,后跗4、5全白。
形态描述
雌蚊体小型(翅长约2.9mm)。头:头顶中部具棕褐色平覆鳞,复眼边缘者银白
双翅目 蚊科(上) 库蚊亚科 545
色,形成鲜明的眶线;额顶部两复眼间具白色长鳞,呈尖针状向前突出;竖叉鳞暗褐色,短小,散生于平覆鳞之间。具粗长的眼间鬃2根,它与白色长鳞混生在一起;每侧复眼上缘具眼鬃约3根。触角较喙略长,触须约为喙长的1/8。喙的背面基半部及端半部的中间1/2均覆白鳞,形成明显的白斑,其他部位暗色。胸:胸部背板及侧板均棕褐色。前胸前背片具银白宽鳞,呈线条状,其前方与眼缘白鳞眶线相连,后与胸侧板白鳞条相接,并具粗长鬃及细鬃各2根;后背片光裸,其上后角具1根粗鬃。前胸侧板具2根细鬃。中胸盾片覆棕褐细鳞,前侧缘具银白宽鳞带,自翅基延展至盾片前缘。小盾片及后背片深棕色。胸侧板具气门鬃1根,气门后区光裸。中胸腹侧板上缘具2根粗鬃,上1/4处具银白色宽鳞横带,下1/2后缘具2-3根细鬃,基底部具一银白色宽鳞簇。中胸后侧片上后角具2根细鬃,下前方具1根粗鬃;近中部具银白色宽鳞带,它与中胸腹侧板及前胸前背片上的银白色鳞带连成一线,横贯胸侧板。翅:翅鳞棕褐色,翅前缘中部及端部各具一个白斑。翅中白斑自前缘脉向后延展至前横脉处,端白斑自前缘脉延展至纵脉4.2处,纵脉1-6基部均覆白鳞。前叉室长约为纵脉2干的0.31,前叉室较后叉室明显为短。足:各足基节与胸侧板同色,均具银白宽鳞簇,断续接连呈横带状。各足股节棕褐色,其前背缘具白色纵条,基部稍宽,端部尖削,延展至亚端位即中止,顶端前背缘具一小白斑。前、中足胫节暗色,顶端色稍浅;后足胫节基部、中部及端部各具一宽阔的白斑,但并不形成白环。前、中足跗节暗色;后足跗节1中部及端部具宽白环,跗节2, 3、具端白环,跗节4, 5全白。腹:各腹节背板棕褐色,具白色鳞斑。腹节Ⅰ-Ⅱ背板大部覆盖白色宽鳞,以后各腹节背板中部具白鳞斑,并向后延续呈纵条状。各腹板棕褐色。
雄蚊外形与雌蚊相似,体表白色鳞斑较显著。尾器:腹节Ⅸ背板呈马蹄形,端缘平截,基部中央凹陷很深。腹节Ⅹ背板近似完全,端缘中央呈深凹状,仅具窄条连接,两侧似鸟头状向外伸展;基部中央亦为深凹状,侧缘呈弧形内弯的细条状。抱肢基节背基内叶具粗长的端背鬃1根,亚端背鬃2根及少数散生的细短鬃;端腹鬃3根,一长二短。抱肢端节粗短,近端部尖削,具1根短小的指爪及一些细毛。两阳茎侧板中间有宽阔的背桥连接,每侧具粗大外展的亚端齿2个;基腹缘两侧具亚中齿3-6个,呈群集状。
幼虫不详。
形态描述
雌蚊体小型(翅长约2.9mm)。头:头顶中部具棕褐色平覆鳞,复眼边缘者银白
双翅目 蚊科(上) 库蚊亚科 545
色,形成鲜明的眶线;额顶部两复眼间具白色长鳞,呈尖针状向前突出;竖叉鳞暗褐色,短小,散生于平覆鳞之间。具粗长的眼间鬃2根,它与白色长鳞混生在一起;每侧复眼上缘具眼鬃约3根。触角较喙略长,触须约为喙长的1/8。喙的背面基半部及端半部的中间1/2均覆白鳞,形成明显的白斑,其他部位暗色。胸:胸部背板及侧板均棕褐色。前胸前背片具银白宽鳞,呈线条状,其前方与眼缘白鳞眶线相连,后与胸侧板白鳞条相接,并具粗长鬃及细鬃各2根;后背片光裸,其上后角具1根粗鬃。前胸侧板具2根细鬃。中胸盾片覆棕褐细鳞,前侧缘具银白宽鳞带,自翅基延展至盾片前缘。小盾片及后背片深棕色。胸侧板具气门鬃1根,气门后区光裸。中胸腹侧板上缘具2根粗鬃,上1/4处具银白色宽鳞横带,下1/2后缘具2-3根细鬃,基底部具一银白色宽鳞簇。中胸后侧片上后角具2根细鬃,下前方具1根粗鬃;近中部具银白色宽鳞带,它与中胸腹侧板及前胸前背片上的银白色鳞带连成一线,横贯胸侧板。翅:翅鳞棕褐色,翅前缘中部及端部各具一个白斑。翅中白斑自前缘脉向后延展至前横脉处,端白斑自前缘脉延展至纵脉4.2处,纵脉1-6基部均覆白鳞。前叉室长约为纵脉2干的0.31,前叉室较后叉室明显为短。足:各足基节与胸侧板同色,均具银白宽鳞簇,断续接连呈横带状。各足股节棕褐色,其前背缘具白色纵条,基部稍宽,端部尖削,延展至亚端位即中止,顶端前背缘具一小白斑。前、中足胫节暗色,顶端色稍浅;后足胫节基部、中部及端部各具一宽阔的白斑,但并不形成白环。前、中足跗节暗色;后足跗节1中部及端部具宽白环,跗节2, 3、具端白环,跗节4, 5全白。腹:各腹节背板棕褐色,具白色鳞斑。腹节Ⅰ-Ⅱ背板大部覆盖白色宽鳞,以后各腹节背板中部具白鳞斑,并向后延续呈纵条状。各腹板棕褐色。
雄蚊外形与雌蚊相似,体表白色鳞斑较显著。尾器:腹节Ⅸ背板呈马蹄形,端缘平截,基部中央凹陷很深。腹节Ⅹ背板近似完全,端缘中央呈深凹状,仅具窄条连接,两侧似鸟头状向外伸展;基部中央亦为深凹状,侧缘呈弧形内弯的细条状。抱肢基节背基内叶具粗长的端背鬃1根,亚端背鬃2根及少数散生的细短鬃;端腹鬃3根,一长二短。抱肢端节粗短,近端部尖削,具1根短小的指爪及一些细毛。两阳茎侧板中间有宽阔的背桥连接,每侧具粗大外展的亚端齿2个;基腹缘两侧具亚中齿3-6个,呈群集状。
幼虫不详。
生物学
国外分布
国内分布
分类讨论
分类讨论 本种体表白色鳞斑多而显著,与我国各已知蓝带蚊种易于鉴别。其雄蚊尾器阳茎背桥特别宽阔,与Ur.solomonis Belkin比较近缘。本种泰国记录经核对系Ur.trilineata Leicester所误订(Harrison et al.,1990)。
检视标本总数:3♂♂,1♀。
检视标本总数:3♂♂,1♀。